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戴笠未死,中美合作所就草草终止,为了争夺控制权,梅乐斯竟疯了
发布日期:2024-12-21 12:03 点击次数:76
1941年底,军统的破译机构突然发现,日本方面的密电码全部更换了。
按照以往的惯例,日军每逢出现这种大范围的更换密电码的行动就意味着在近期一定要发动一次大型的军事行动。
对此,军统早有准备。军统技术研究室早就掌握了日军密电码的更改规律,不久就破译了日本的密电码。
破译的密电显示,日本空军正准备向太平洋地区活动,有袭击美国珍珠港的迹象。
可当这份价值连城的情报传到美方的时候,那些狂妄的美人佬竟然捧腹大笑,在他们看来,中国根本就没有破译日军密电码的技术。鉴于中日之间正在发生的战争,美国人有理由相信,这是中国方面在有意离间美日之间的关系。
可不料,就在1941年的12月8日,日本空军就袭击了珍珠港。这下子,美国人惊呆了!
待到他们静下心来开始打听消息来源的时候,才知道这个消息来源于军统。因此,美方立即命令驻华武官迪帕斯与戴笠接触,意欲从军统那里得到更多的日军情报。
其实,美军的反应还是慢了一步。这一次,英国人的反应比美国人要快。
1941年12月11日,军统就破译了日本空军从西贡发出的电报,电报内容是,英国两艘主力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却敌”号被击沉。
戴笠得到消息后,立即报告蒋氏,蒋氏也立即通知了英国方面。可得到的回复却是,“不可能”。
在英国人看来,一来,中国的破译技术是微不足道的,根本不可能破译日本的密电码;二来,“威尔士亲王”号和“却敌”号是英国两艘威力巨大的战列舰,前不久还在南美击沉了德国的“俾斯麦”号战列舰。这两艘主力战列舰刚到远东,就会被日军击沉?英国人怎么也不肯相信。
可仅过了一天,傲慢的英国人就打电话向蒋氏表示感谢,因为他们刚接到这两艘战列舰被击沉的消息,对中国方面能这么快就提供情报表示感谢。
这下子,军统和戴笠简直成为了英、美两国心目中的“明星”。
鉴于军统在破译日本密电码方面的能力,英国表示,愿意与军统进行合作,成立“中英技术合作所”。
对于英方主动伸过来的“橄榄枝”,戴笠是很愿意接受的,他早就想利用英美两国的势力来充实军统的电讯器材和装备了。
同时,戴笠还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如果能够与英美合作,不仅军统的身价可以提高,自己在蒋氏面前的地位更是可以扶摇直上。
可英国人的傲慢却是戴笠比较反感的。想当年,自己在香港打击汪伪分子的时候竟然被英方拘押了三天,这对于戴笠来说堪称奇耻大辱。
因此,戴笠虽然不排斥和英方合作,但在级别上就要低了很多,仅是派出军统干将周伟龙接洽,自己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与美方代表迪帕斯的合作上来。
自“珍珠港事件”后,戴笠就已经抓住了美方的脉搏,在他看来,“珍珠港事件”后,美方不得不放弃他们一贯秉承的利用中国对付日本,自己不参战的企图。而要和中国合作,尤其是情报方面的合作,肯定要选军统。
而且,蒋氏已经向罗斯福提出要组建中、英、美、苏四国的同盟的建议,并且已经获得了罗斯福的同意。在这种背景下,只要军统能够抓住机会,定会大显身手。
果然,在中、英、美、苏四国确立要建立同盟之后,美方海军部长派海军中校梅乐斯赶赴中国,要在中国建立一些基地。
1942年5月,梅乐斯来到中国,蒋氏果然也指定戴笠与梅乐斯接洽。
当时,梅乐斯对戴笠一无所知。虽然戴笠派到美国的代表萧勃在梅乐斯面前把戴笠好一顿吹嘘,可梅乐斯还是选择相信自己的美国同行们对戴笠的评价。
为此,梅乐斯在赶赴中国之前特意来到了美海军情报署去阅读有关戴笠的文件,可结果却令他大吃一惊。
在美海军情报署的资料中,戴笠是“一个出名的刺客,是一个特务头子,而且对外国人很不喜欢等等”。而且,这份资料还是出自深受梅乐斯信任的同学麦克胡之手。
而且,梅乐斯又接触到了一些到过中国的朋友,只要提起戴笠,大家都异口同声说戴笠在中国是个声名狼藉之人。这批人还劝告梅乐斯,只要到了中国,一定要想方设法远离戴笠这个人。
不过,通过这些了解,梅乐斯虽然对戴笠的名声有了一定了解,但同时也意识到,戴笠是个有能力的人,自己若想完成海军部交给自己的任务,还真的要找戴笠配合。
就这样,梅乐斯即便带着千种不愿意,还是登上了飞往中国的飞机。
其实,美方把梅乐斯派来要合作的对象起初并不是军统,而是中国海军方面。蒋氏之所以让戴笠负责接洽也只不过是因为大家都是搞情报的,说起话来比较方便而已。
可戴笠派到美国的代表萧勃却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这其中蕴含的意义。因此,萧勃立即把这其中的隐情报告给了戴笠,才使得戴笠能够越过海军直接与梅乐斯联系。
戴笠要越过海军直接与梅乐斯联系还有一层意义在内。
原来,就在中英建立“中英技术合作所”的时候,英方突然提出,要拥有“中英技术合作所”的控制权,并对军统提出的援助电讯设备的要求予以拒绝。
对于英方的这个要求,戴笠断然予以拒绝。
可如此一来,刚刚成立不久的“中英技术合作所”和军统别动队就将成为摆设。这是戴笠不想看到的局面。
可就在这是,梅乐斯来了。如果能在梅乐斯面前显露出军统的实力,定会促成接下来的合作。
为此,戴笠与梅乐斯见面不久,就提出要与梅乐斯一同赶赴东南沿海地区。梅乐斯表示同意。
对于戴笠的直爽,梅乐斯感到很对胃口。可陪同他的麦克胡却不这么认为,他毕竟在重庆呆的时间比较长,对于戴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还是有所了解的。
麦克胡就对梅乐斯说,英国派来与军统合作的代表团正准备离开重庆。梅乐斯感到很疑惑。麦克胡接着说,戴笠不准备放弃“中英技术合作所”的控制权。
可出乎麦克胡的意料,梅乐斯却对这件事表示理解,按照梅乐斯的话来说,戴笠是对的,如果我是中国人,我也会要求保持控制权。
在梅乐斯看来,自己来到中国,就是对戴笠和军统有所求的。在这种背景下,再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面孔出来不合适。
正是梅乐斯的这个态度,才促成了中美合作所的成立,同时,也是梅乐斯日后被多诺万逼疯的根源。
在梅乐斯与戴笠同赴东南沿海的这段期间内,军统对日军动向的掌握和情报的破译工作让梅乐斯见识到了军统的实力,因此,当结束这次行动后,戴笠提出要大量的装备,并且梅乐斯如果愿意接受中国陆军任命的话,双方的合作就可以开始了。
对此,梅乐斯并无异议。因为他意识到,戴笠提出的要求虽然算作是“狮子大张口”了,但确实能够符合美国人的利益,因此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下来。
1943年4月15日,中美双方共同拟定了一份名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协定》的条约,并得到了罗斯福和蒋氏的批准。
1943年5月1日,中美合作所正式成立。
戴笠和梅乐斯分任正副主任。
中美合作所主要有情报组、气象组、心理组、军事组和秘密行动组、人事组、作战组、电讯组、联络组、研究分析组、供应组、医务组、会计组、总务组、运输组等部门组成。
在这15个部门中,正职都由中方人员担任,美方人员均担任副职。
从这一点上说,美国人比英国人更加务实。
中美合作所在表面上虽然风平浪静,但在暗地里波折一点也不少。
就在戴笠陪同梅乐斯到东南沿海去视察的时候,梅乐斯的随员中有一个叫鲁塞的人其实是美战略业务局局长多诺万的耳目。
这位鲁塞在陪同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梅乐斯与戴笠达成的协议内容,也对戴笠的权势有了更加进一步的了解。
回到重庆后,鲁塞就把自己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向多诺万进行了汇报。
这下子,多诺万眼红了。
多诺万这个人不仅拥有非常大的野心,而且还是个“白人至上”主义者,他得到鲁塞的汇报后,也意识到中美合作所在对日作战中的价值非常大,因此,他就想把由美海军部和军统合作组建的这个中美合作所置于战略业务局的管辖之下。
为了实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多诺万出马来游说美海军部,想要梅乐斯兼任战略业务局在远东地区的代表,想要通过梅乐斯之手达到控制中美合作所的目的。可却遭到了美海军部的拒绝。
见一计不成,多诺万再施一计。他找到了美国陆军方面,想让美陆军直接与梅乐斯联系,由美陆军派人到中国参与训练军统别动队,然后借机派出特务进入中国,越过梅乐斯和海军方面,直接与戴笠联系,另建一套特务系统。
可梅乐斯是代表美国海军来的,在中美合作所担任各个部门副职的都是海军派来的人,只接受美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指挥。因此,多诺万的第2计也未能成功。
见梅乐斯和戴笠油盐不进,多诺万再施诡计,他利用美海军和陆军多年来存在的矛盾,来游说美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和中印缅战区司令史迪威,要把中美合作所至于中印缅战区的管辖之下。
同时,多诺万又老调重弹“白人至上”主义,大肆宣扬中美合作所被中方控制实非明智之举。按照他的话来说,只能是美国人领导一切。
这虽然是个谬论,可却获得了包括马歇尔在内的一大批将领们的支持。
为此,马歇尔就联系史迪威,询问把中美合作所置于中印缅战区的管辖之下是否可行。
当时,多诺万在背后搞得一系列小动作早就引起了戴笠和梅乐斯的警觉。
为了避免遭受多诺万和战略局的干扰,戴笠和梅乐斯起草了一份协议,交由蒋氏和罗斯福签署。
可根据美国法律,凡是涉及到需要由总统签署的对外文件,都需要事先得到参议院的同意。
作为对海军有利的事情,海军部长诺克斯自然没有问题。可在陆军方面,马歇尔却迟迟不肯签字,他征求史迪威意见恰好就是这个时候。
马歇尔对史迪威说,中美协议的内容定为:
“梅乐斯及其率领之美方人员归属阁下系统,戴将军及所率之华方人员仍归蒋委员长节制。静候电示。”
按照马歇尔的意思,同意戴笠和中方人员归属蒋氏节制就已经是美方的大度之举了。
可一贯对蒋氏深恶痛绝的史迪威这一次却难得的没有与马歇尔保持一致意见。
史迪威毕竟在中国呆的时间较长,他很清楚,在当时中国的很多事情,尤其在情报和特务工作方面,得不到蒋氏和戴笠的同意,是什么也做不了的。
在这种背景下,梅乐斯做出由中国方面来控制中美合作所倒是个明智之举。
于是,史迪威给马歇尔回复道:
“如果按将军所言‘分而治之’的话,我们将无法获得戴笠的合作。戴笠是个保守而且多疑之人,他决不会允许自己在梅乐斯之间再有一个第三者。”
马歇尔是很信任史迪威的,见史迪威这么说,也只得打消“分而治之”的策略。但马歇尔仍然坚持把中美合作所的美方人员以及梅乐斯纳入到史迪威司令部的一个下属部门,但这个部门的活动无须受史迪威和战略局的控制。
从此之后,双方的合作才大范围的展开。戴笠借着这个机会,也开始大力发展特务组织,曾经被纠集起来的近5万名特务也受到了系统的训练。
正是由于美方物资和资金的支持下,军统的势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戴笠的权势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可戴笠和梅乐斯的合作虽然愉快,但多诺万意欲控制中美合作所的企图一天也没有打消。
在多诺万的怂恿下,史迪威在中印缅战区下又设立了一个战略处的部门,专门负责除中国战场以外的东南亚地区的情报工作,仍然让梅乐斯担任主任。
好在有美海军部和梅乐斯的坚持,中美合作所涉及到中国战场的工作才没有被多诺万把持住。
可梅乐斯毕竟是美国海军军人,他代表的力量毕竟无法与代表整个美国的战略局相比。这种情况还能维持多久呢?这是戴笠比较发愁的一件事。
同时,随着军统势力的不断扩大,戴笠不仅引起了蒋氏的猜忌,而且随着抗战胜利越来越临近,军统的5万别动队是要寻找一个合适的理由留下,不然,定会遭到被遣散和改编的结局。
为了让自己的权势可以在抗战胜利后继续保持下去,戴笠开始利用在抗战中与美海军保持的良好关系开始谋求担任海军司令一职。
可就在这时,戴笠的老朋友梅乐斯却出事了。
其实,早在1943年开罗会议之时,梅乐斯和多诺万二人之间的矛盾就已经白热化了。
开罗会议之后,多诺万飞临重庆,对刚成立的中印缅战区战略处的工作表示不满。
其实,这些都是多诺万在故意向梅乐斯施加压力,他是想要通过这种手段逼迫梅乐斯就范,交出中美合作所的权力。
可梅乐斯代表的是美海军的利益,见多诺万屡屡对其横加指责,就表示要辞去战略处主任一职。可多诺万却对梅乐斯说,你不能辞职,因为你已经被开除了。
梅乐斯虽然被开除了中印缅战区战略处主任一职,但仍然是中美合作所的副所长,这个职务是中国陆军任命的,多诺万没法施加影响。
可在抗战胜利后,梅乐斯与多诺万的矛盾再一次激化。在一次激烈的冲突之后,多诺万竟然下令把梅乐斯拘禁起来。
这下子,可把梅乐斯气坏了。他决定召开记者招待会,意欲把战略局和中印缅战区战略处所做的种种丑恶勾当公之于众。
可这个消息被多诺万得知,他利用权力再次把梅乐斯拘禁起来,并对外宣布梅乐斯精神失常,已经疯了,要立即送回国治病。
在离开中国之时,戴笠赶到机场送行,梅乐斯对戴笠说,以后有事情去可以去找美海军第七舰队司令柯克上将,只有这样,才能几继续保持军统和美海军的联系。
戴笠本就有意担任蒋系部队的海军司令,见梅乐斯给他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立即对柯克百般逢迎。可也正是因为这样,直接造成了戴笠之死。
梅乐斯回国之后,历任“哥伦布号”重型巡洋舰舰长、大西洋舰队巡洋舰分遣队司令、美洲防务委员会海军代表、纽约海军基地司令等职务。1958年以海军中将军衔退役。
至于中美合作所,则在1946年1月终止。
戴笠蒋氏史迪威梅乐斯军统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上一篇:没有了